星期四, 10月 29, 2020

我的選擇部落格之旅



圖片來源:Jumpseller

連續看完《社畜中年》和《財務自由,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》這兩本書之後,心血來潮想寫部落格。閱讀過程中當然也在醖釀著,思考書中提到的經營副業,在保住原職不辭掉工作的情況下,到底有哪些選擇呢?我想部落格是最無本經營的,起步階段最容易的,不就是找個平台寫文章罷了。


於是我的部落格之旅又重新啟航,但在動筆之前,要在哪個平台上書寫呢?以前認識的部落格還在嗎?

在網絡上一找之下,發現原來種類挺多的,多了很多以前不認識的。搜羅到有以下十多種,包括有:痞客邦Pixnet、隨意窩 Xuite、方格子VocusMattersMediumBloggerWordPress.comWordPress.orgWix.comWeeblyJoomlaSquarespaceGhost.orgTumblr

見到以上那麼多種平台,我想很多人在選擇時都曾有類似的經歷,腦海中曾經詢問過,要怎麼選呢?哪一個才適合自己呢?在這篇文章想分享一下選擇的歷程,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部落格。

平台那麼多,不可能逐一登記嘗試啊,只能參考部落格的介紹,再從中篩選適合的平台,過程中心裡默記一些準則。

篩選中先有個標準一:能夠方便寫文章,也不排除將來賺點外快

在這一個標準下,很快就排除了幾個跟商家有關的平台,因它們主要對象是小企業或做電商生意的,包括:Wix.comWeeblyJoomlaSquarespace

去掉了四個,還剩十個怎麼辦呢?

篩選標準二:較為美觀,閱讀文章的時候,感覺舒服的。

這個標準很主觀,各人的審美觀不同,但很容易就排除了痞客邦 PixnetTumblr,前者實在太多廣告了,後者跟FB相似,不適合寫文章,版面不夠整潔。

篩選標準三:免費的,在摸索期中期望不需要付出費用。

雖然很多部落客推薦WordPress.org,但在單純想寫作不需太多功能的前提下,就篩掉了WordPress.orgGhost.org

經過三輪的篩選,現在只剩下隨意窩 Xuite、方格子VocusMattersMediumBloggerWordPress.com進入總決賽了。

隨意窩 Xuite我過去曾經用過的,但已無法再登入了,曾經屬於我的部落格不再屬於我了。

方格子VocusMattersMedium我把它們當成同一類,前兩者是中文創作平台,Medium是國際化的,但對中文文章搜尋不利。三者都是鼓勵內容創作,寫作深度長文的平台。由於我仍在摸索寫作計劃當中,所以暫時先在沒明顯要求寫作計劃的Matters上寫文,而且Matters的社群互動較佳,也適合初學者。

BloggerWordPress.com我想是部落格設計的佳選,提供的佈置主題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發揮,而且以不用太擔心將來要搬家來說,我對以上兩者最有信心。事實上,我搜尋十年前出現過的部落格,有部分已經消失了,互聯網世界真的沒有永恆。雖然有部落客推薦使用WordPress.org自行搭建,只要有付費,平台不會消失。但前提是,有付費啊!沒繳租,還是會消失。

Blogger的好處是簡單易用,用它來寫文章實在太方便了,而且很自由。使用起來比WordPress.com更易上手,我經過一番努力操作,設計出來的部落格仍是比不上Blogger。以免費來說,BloggerWordPress.com更優。但目前的文章我會在這兩個平台同時發表,原因是為將來有搭建平台需要時,WordPress.com匯出文章到WordPress.org比較快捷容易。

試驗不同寫作平台也是一種樂趣,各有特色,適合不同人的需要。看到不少人同時經營數個平台,不只用文字發表,也把圖片放在IGFB,也有的拍成短片,放在YouTube。感受到大家的生活真的無比精采,且創意無限。激發我要用心生活,用心寫作,建造豐富多彩的部落格。

感謝約翰.柏格的禮物--指數基金

指數基金之父約翰.柏格

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感謝以及紀念指數基金之父約翰.柏格(John C. Bogle),他提供了簡單而有效的方法,讓投資人享受透過投資金融巿場,時間累積的複利下帶來的利益回報。

不竟金融巿場上的雜音太多了,有良知的聲音太少。就如書中所打的比喻,巿場上有很多「幫手」,勸說你在巿場上做買賣、進進出出,並讓你相信能夠打敗巿場,找到好股,賺得更多。事實上賺得最多倒是這些「幫手」,亦即是金融從業員,他們與投資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利益衝突。

說以上這段話,給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員看到,大概會想要打我罵我吧!約翰.柏格卻不只是說了,而且是做了,他做了金融業最不想看到的事情,就是創立指數基金。在1974年這段時間,他顛覆了整個基金巿場,當時基金業的領導者甚至警告他:「你毁了這個行業。」

約翰.柏格的信念

可以想像,這就是為甚麼在這本約翰.柏格的半自傳中,書名叫《堅持不懈》,他為投資人帶來了一場指數革命,對抗的是當時整個基金行業。要不是有堅持的信念,就很容易被當時主流的基金所打敗。他相信:

「投資人對簡單、廣泛分散投資、成本最低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型投資基金堅定不移,會得到真正驚人的報酬率。」

1.簡單:不需要選股,不需要擇時進出,不需要使用衍生金融投資工具,就是安安靜靜的擁抱整個股票巿場,長期持有,最能夠享受企業成長利潤帶給投資人的回報。

2.廣泛分散投資:分散投資是減低風險最有效的方法。我們無法預測將來會發生甚麼事,也無法知道經濟週期的起跌。採取股債平衡的分散投資是長期保持穩定回報的最佳選擇。

3.成本最低:它是約翰.柏格一再強調的重點,卻又容易被投資者忽略。不要少看頻繁交易、基金認購費以及管理費等費用,長期下來其實是挺可觀的。

4.標準普爾500指數型投資基金:約翰.柏格打響頭炮所創立的指數型基金,從1976年公開發行至今,且被巴菲特所背書,推薦投資人只要持有指數型基金,就可以打敗大多數的投資專家。

約翰.柏格相信以上的方法對投資人是最好的,他所創立的指數基金一直秉持著這樣的原則。在書中特別強調多次在董事會提出降低管理費,把利潤歸給投資人,他對此感到很自豪。

真正重要的那些事

在為錢瘋狂的基金業裡,約翰.柏格真是個異類。他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,但個人資產卻不算高,他的人生目標並不是賺大量的錢。

在本書的最後一章,章節名稱:「真正重要的那些事」,我們可以瞭解他更多。

他介紹了對他有影響的故事,跟家人、朋友的相處,看到他對親朋好友充滿了愛與關懷,心臟病讓他珍惜生命。談到人生的使命,他說:

「我們的使命是過著有生產力的生活、撫養家人、奉獻社會、服務國家和我們的全球社會。」

基於他有願意奉獻的人生價值觀,才不會把利益只給基金管理者,而致力於創造一間為股民所享的企業。

投資路上

在投資的路上,很慶幸認識到投資指數型基金,同時也要感謝綠角在部落格《綠角財經筆記》的分享,他致力於指數投資在台灣的推廣,能夠認識到約翰.柏格的指數基金也是從他而來。

投資是想要賺錢,但人生又不只是只有賺錢。呼應著約翰.柏格的人生使命,我們要過的是有愛有生產力的人生。投資可以很簡單,不需要受財經媒體所影響,瞪著看股巿每天升跌或新聞。把時間與心思放在對你來講,真正重要的那些事。這是我從認識指數投資後所獲得的。


星期一, 10月 26, 2020

《指數革命》主動投資vs. 指數投資


《指數革命》作者查爾斯.艾利斯


我的主動投資經歷


相信很多人在決定要投資那一天,大概都會從個別股票開始,至少我是這樣。


對於新手來說,在未曾踏足的投資世界裡,最容易接收到的資訊來源不外乎是身邊的朋友,或電視上播放財經新聞。每天的財經新聞時間,結束報導影響股巿升跌的事件後,就會列出當天最大成交量股票的升跌,或者分類列出各行業股票狀況。


因此,當時的我,計劃要投資的時候,很自然先想到要買賣個股。印象中,人生裡第一隻買入的股票是中國石油股份,那是朋友介紹的,還跟我說明買入的原因以及一些分析等等。身邊的朋友也會談論最近買了甚麼股票,或正在留意哪些行業。周遭的環境就在營造主動投資的氣氛。


主動投資的光輝年代


之所以想談一下我的投資經歷,因為《指數革命》作者查爾斯.艾利斯也是從主動投資開始。那是主動投資最光輝的年代,在五十年前,大部分的投資基金經理都能夠打敗巿場,得到比指數高的績效。

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,參與巿場上競爭的全都是頂尖受過嚴格訓練的專家,以及科技的進步,令上巿機構訊息的公佈透明化,股票價格的運算非常迅速。整過股票巿場已變得越來越有效率,亦即所有訊息可以有效反映在股票價格上。基金經理再難取得明顯的優勢,在扣除基金手績費、管理費以及稅務調整後,基金報酬更無法勝過追踨指數的指數型基金。

當時的學術界亦在比較過去基金的績效,指出主動投資基金無法長期維持高於巿場指數的報酬,特別在扣除管理成本之後。既然有那麼明確的研究證據支持被動投資的優勢,為何業界仍沒有改變,至少現今附近環境氣氛仍鼓勵主動投資,或者散戶仍在努力嘗試尋覓心儀的優質股。


主動投資vs. 指數投資


查爾斯.艾利斯因著其特殊的身份,身兼多個大型基金的顧問,同時亦在學術界研究指數投資,因此他能掌握兩個界別的意見分歧。書中列表指出學術觀點與業界觀點的對比,表格如下(本人簡化書中的表格):



主題

學術界觀點

業界觀點

投資經理人優於巿場平均的能力

沒有證據支持

成功機率低

沒法知道哪個經理人更好

很多經理人可以做到

可以根據績效選出優秀的經理人

基金經理費

應該要降低成本,才能有利於投資人

高成本才能吸引優秀的經理人

指數型基金

在長期結果上優於主動型基金

客戶應該去找出優秀的經理人



我覺得本書最有趣之處是列出以上兩者之間的分歧,我也是從主動投資走向被動投資。在初期要找到指數投資的相關資料實在不多,華人地區仍有待發展,交易巿場上亦缺少選擇。


作為散戶的指數投資經驗

對散戶來說,如果不是刻意去追尋,是很難接觸到學術界觀點。以圖書館為例,它是最佳閱讀財經投資書籍的地方。

但在雜誌擺放區,擺滿的經濟雜誌,內裡的專欄作家不是教你選股就是選基金,或者加上一些經濟分析,預測巿場的發展。

而書籍區,雖然擺放了不同類型的財金書籍,從巴菲特價值投資、技術分析到不同投資人士的投資經驗都有,但仍以主動投資類型的書籍佔大宗。為了推廣指數投資,近年我也推薦圖書館購置相關書籍。

至於股票買賣的交易場所,以香港交易所為例,上巿的ETF134(跟據香港交易所網址資料,截至26/10/2020),這是近來成長較快的成果。但交易量不高,影響投資人買賣的意慾,成交量低亦拉高買賣差價,變相提高成交成本。

兩個月前收到全球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領航投資(Vanguard)退出香港的ETF業務的消息,接著BMO環球資產管理計劃亦計劃撤出香港ETF市場。以上兩間公司的ETF產品都是能夠讓投資人的投資廣泛分佈全球,起分散投資的作用。

它們的退出是對香港進行有效的被動式投資組合策略一大打擊,因現在香港上巿的ETF集中於中國以及香港巿場,缺乏全球性投資。於是,投資人只是打著指數投資的旗號進行主動投資,未能建構完整的被動式投資組合,達到學術界的觀點所建議的策略。


散戶最需要的投資顧問服務


其實在投資上,其中一環最重要卻常被忽略,就是投資決策。查爾斯.艾利斯認為投資顧問服務,是專業投資人可以為客戶提供的服務。

他說:「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可以幫助每位客戶,在他能承受的各種風險之下,全面考量最可能達成實際長期目標的合理投資計畫。」

投資不是只有想盡辦法贏得最多的錢,擊敗巿場。而是要在所能承擔風險下,對回報有合理的期望。根據自身需求以及投資目的,訂立長短期目標。如:長期的退休打算或短期的結婚買樓等。年期不同就會選擇不同的資產,以平衡風險。如:投資年期短,就不適宜高風險的股票投資。

因此,衡量自己的資產與風險承受度,個人的投資知識以及巿場經驗,以上等等都需要綜合考量,為投資制定計劃,遇到巿場波動時仍能有效調整並保持下去。

雖然我認識了被動投資的概念,但如何有效執行的確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摸索,過程中參考了一些相關書籍。如果在幾年的摸索時間,能接觸到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,相信可以少走一段崎嶇路。

真正符合投資人需要的服務,我想查爾斯.艾利斯所提議的投資顧問服務,應該是金融業界從業者所考慮的方向。當然,相對於基金經理,錢是少賺很多了。但前者才是客戶在跌跌撞撞的投資路上所需要的。


星期日, 10月 25, 2020

寫作在傾聽自己的內心


圖片來源:IFLScience

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,網絡平台發達,充滿著讓大家發表寫作的機會,最簡單的可使用FBIG,隨時隨地發表隨想,抒發心情,再附上美美的貼圖。想要發表深度言論,具影響力或更多人參與討論的,可以在Medium或方格子上發文。假如想打造屬於自己的平台,成為自媒體,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,花心思設計具備個人風格的地方,更可以選用BloggerWordPress等網站來建構屬於自己的個人部落格。

科技的發展令寫作發表的方式變得更多元。在我的學生時代,會持續地寫作,為生活作記錄,不外乎寫日記,只留給自己細閱,除非要跟人交換日記。那時並未有網絡,想要發表文章,就寄到報館,等候編輯的選拔,刊登後能賺得一點零用錢,心裡也滿足。

之後隨著網絡的發展,開始接觸到BBS,大家在簡單行列式的畫面上發表言論。雖然畫面只有基本的顏色,近乎單色,不能貼圖,只以文字溝通,但不失為一個很方便的溝通平台。

再後來網絡技術越來越先進,部落格開始出現,個人有自主的文章發表平台。可以分享個人生活點滴,發表各種專業領域的文章,或作不同旅遊美食介紹等,各種形式百花齊放。記得最初期應該是以分享個人生活為主,發展到現今,部落格已經成為經營個人品牌或事業的最佳選擇之一。

面對著部落格的五花八門,令我也在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平台?要把它當成副業來經營嗎?要利用寫作增進自己的專業,打造專業的形象嗎?又或者純然是一個寫作的空間?

看到《About Counseling》部落格作者留佩萱一篇談部落格寫作的文章,裏面一句話令我有共鳴。她說:「寫作是為了自己,去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。」回看我最初的部落格,原來當時也寫過類似的說話,我說:「現在開這個blog,目的只是想聆聽心中的聲音,簡單的記下歲月中的一點回憶。 」當初的想法很單純,想不到多年後再回歸。原來的初衷,仍舊引領著我,期望在寫作中,經歷自我的成長與完整。

星期五, 10月 23, 2020

在閱讀中療癒



圖片來源:Westend61 / Getty Images


這一刻的心情,下一刻在轉角,生活發生的事情豈會總如人意。現代常談抗逆力,大概就是面對困境時,我們如何迎難而上。又或者經過逆境之後,能夠有復原力,不會被打倒,重拾力量面對生活。

做人真難是我近幾年常說的話,幸好對人生有苦難有所覺悟。儘管會抱怨,會低落,但至少仍未了結自己,今天還活著。回想每當面對無法解決的難題時,我首先想到從書本中找答案。

因此,閱讀是我長期在用的療癒方法。記得在大學讀書時,對將來要做甚麼感到很迷惑。要療癒人生的不確定與焦慮,我看生涯規劃的書,不斷的探索自己。儘管大環境仍然在變,但卻掌握了自己的心,有了某種的信念與嚮往,引領我走向前方。

經過那麼多年,閱讀仍是我的良伴。除了工作與家之外,圖書館是留下足跡最多的地方。看到書櫃上滿滿的書,就感受到世界的寬廣。寧靜的氣氛,也讓我的心得安靜,暫時離開世界的煩擾。

近年喜歡看小說,看見不同人的故事,不同的遭遇,將整個人生濃縮成一個閱讀的片刻。在投入故事主角的經歷中,增添一份對人世的領悟。

情感受了傷,不就是在投入故事中讓感情得到沈澱,彷彿把自己的面目投影在鏡子上,審視了一遍,看到曾經的自己。隨著故事的推展,感到一切都會過去。人生又再遇上不同的故事。在時間和空間上抽離了,以高一點遠一點的角度看自己,不再糾纏於眼前的恩恩怨怨。

心情轉換了,看到了眼前不同的光景,在每一天的早晨,重新出發。

星期二, 10月 20, 2020

寫作方向的思考





重拾寫部落格的生活,也開始瀏覽網絡上眾多的部落格。感覺網絡世界真偉大,創意滿滿,會設計出各自與眾不同的部落格,更感覺到站長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。

曾經看到有一個作者說,所寫的其中一篇文章花了廿小時,反反覆覆的修改。一看就知道自己還要繼續努力。

現在最重要是寫出方向,看到也有站長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,摸索階段需要不斷地寫,嘗試不同的主題,找出真正有興趣想寫的。

最受歡迎的旅遊、美食或商品介紹,我又不太想寫。

攝影部落格也曾經寫過,幾篇以後就放棄了,現在已經很少拍照,也難以找到好的照片發表。

現代人最關注的理財方面文章我是有點興趣,但很多人比我強多了,自問不是精打細算的人。最熟悉的只是指數基金的投資方法。

也可以從專業方面考量,就是跟心理學相關的,剛好興趣是閱讀,可能會介紹一些心理學書籍,期望對大家的人生有幫助。

曾經有生涯上的困擾,對生涯方面的議題特別有興趣,從前到今也特別喜歡看20歲、30歲、40歲的人生書籍,深信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挑戰以及議題需要面對。希望在寫作中自己也可以整理一下。

好像可以寫的還是太少,但很開心好奇心重新燃燒起來。寫作帶動成長,看到也有一些部落格站長分享經營部落格不要在乎帶來收益,最重要還是令自己成長,讓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,或成為品牌。

的確,有學習,有成長,人生就有新的可能與自由!

星期日, 10月 18, 2020

幻想寫作的未來




太久沒有寫作了,暫時也不期望自己能夠寫出好文章。重新看到2006的自己,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,竟然跨口說要在3年內寫出小說,事後我應該已忘了此事。實際上至今我連一個小故事也沒有寫出來。

人生的閱歷就是讓人懂得知分寸,要按步就班。有了夢想,也要有計劃,有實踐。知道自己的位置,能力在哪裏。真正要寫作,才體會到有知識,跟有能力是兩回事。以前懂很多心理學上的知識,跟到前線實際地做輔導,是兩碼子的事。喜歡閱讀,跟能夠寫出優秀的作品,更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。

踏實地培養寫作能力,坐下來,不要借口,維持一定的寫作量。不斷地寫,從中發現不同的主題,尋找未來的寫作方向。但願有一天,能夠寫出有價值的東西。

除了工作上習得的能力,寫作說不定是陪伴我將來人生最好的能力。又在幻想中,寫作能夠給我自由啊!說不定又助我經營到好的部落格,多一份收入做補助。又可以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條理,更有深度。多好!願美夢成真!

最單純的平台裡以單純的心寫作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兜兜轉轉相隔14年,又回到blogspot。現在2020年,在網上搜尋部落格推薦,尋找適合的平台。不少推薦文對blogspot的評語頗低,原因是它陽春的功能,雖然有Google大老闆在背後支撐,永遠不會消失,意味著不用搬家,但同時卻似被Google棄養,沒有再做更新或改善。

那為何我選擇這裡呢?

因為不想帶著面具。在這裡的我最單純,只是想要寫作,寫點東西,不用理會寫得好不好。很歡迎來這裡看文章的讀者,但沒受到注意仍會繼續寫。在現今的社會上很難得有這樣的時刻吧!

在比較不同平台的時候,發現不同風格的平台會影響人的寫作方式。也可能現在寫部落格的目的與過去不一樣了。在不少推薦文上,明顯感覺到部落格是要經營的。我用「經營」這兩個字代表它的商業意味,有打造名牌的味道,而自己就是自己的品牌,顯出自我的某一面讓大家來認識。

我也實在被吸引了,特別是經營部落格似乎是很好的副業,用心地寫文章就能夠有一筆額外的收入,何等快樂的事啊!所以我也在Matters上開了一個部落格,Matters平台的特色是互動頻繁,因此而吸引我進去的。當發表到好文章,會得到注意與拍手。慢慢我就在意起來了,也會比較別人與自己的文章。

越在意別人就越難接近自己,反而得不到寫作單純的快樂。回來這裡,陽春有它的好,在台灣讀書的時候很喜歡吃陽春麵。原味,是最好吃的。寫文章的地方,單純注意自己的內心,感覺最痛快。